为提升区域活动对幼儿发展的价值,助力幼儿深度学习,朝阳工作室于2025年5月28日开展“营造支持性区域环境的系列研讨活动”的研讨活动。工作室全体成员围绕“学理论,找问题,明方向”主题,通过理论研习与实践反思,为优化班级区域环境凝聚专业智慧。
活动前,教师们深入研读《支持幼儿经验生长区域环境的优化探索》等理论资料,活动中聚焦“如何创设支持性的区域环境”展开深度交流。教师结合书中 “环境应成为幼儿经验生长载体”的核心理念,提出环境创设需以幼儿兴趣为动态核心;在材料投放策略上,教师们提出“低结构+生活化”的组合原则,倡导提供树枝、纸箱等开放性材料;反思环节中,教师们直面班级环境痛点,如:建构区长期使用标准化积木,材料组合固定导致幼儿玩法单一,部分能力较强的幼儿已出现探索倦怠。对此形成优化方案:构建“基础材料 + 主题拓展包”的分层投放体系,如在“建筑大师”主题中,基础层提供纸箱、胶带等易操作材料,进阶层增加 PVC 管、连接件等组合材料,同时设立“创意搭建分享墙”用照片连载幼儿从“歪扭小桥”到“多层立交桥”的搭建进化过程,配合幼儿手写的“失败日记”,让环境成为可视化的学习轨迹。
“环境应成为幼儿探索的‘第三位老师’。”工作室负责人在总结中强调,本次研讨既深化了教师对支持性环境的理论认知,更通过问题导向的实践反思,为下阶段区域环境优化明确了路径。工作室将在下期活动中开展优化成果分享,以照片记录环境迭代过程,持续推动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。
